本網漢中訊(記者 胡文韜)7月28日,漢中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努力建設生態(tài)城市”系列新聞發(fā)布會第五場在漢中市人民政府新聞發(fā)布廳舉行。漢中市城管局、漢中市住建局、漢中市交通局三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全市實施“水電氣暖網路”建設六個民心工程的部分成果。
今年以來,漢中市扎實推進供氣供熱擴面提質專項行動,整體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新敷設市政燃氣管網118.775公里、庭院立管244.702公里,新發(fā)展天然氣用戶5.17萬戶,9縣2區(qū)累計54個鎮(zhèn)(街道)、317個村(社區(qū))和16個工業(yè)聚集區(qū)實現(xiàn)管道天然氣覆蓋;同時,全市新增市政集中供熱面積14.82萬平方米、地熱能建筑供暖面積4.12萬平方米。為解決老舊小區(qū)和農村自建房"通氣難"問題,漢中市城管局采用"政府+企業(yè)+用戶"三方共建模式,設立流動咨詢服務點,連片登記需求、全程幫辦代辦;為確保供氣供熱安全穩(wěn)定運行,漢中市城管局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對全市75家“供氣側”企業(yè)、1.6萬家“用氣側”非居民用戶實施全覆蓋排查整治,常態(tài)化加強管網巡線和入戶安檢。
漢中市城市路網建設跑出加速度,以"打通梗阻、完善體系、提升效能"為主線,全力推進全市城市路網攻堅行動。2023年以來,全市累計打通江南東路、古渡路、規(guī)劃五路等34條斷頭路,新增道路長度112公里,城市道路總長度達到1388公里,城市"血脈"更加暢通。中心城區(qū)新增市政道路44公里,道路總長度達到560公里,路網密度提升至7.51公里/平方公里,城市交通承載力顯著增強。興漢新區(qū)惠府路建成通車后,有效分流天臺路30%以上的南北向交通流量,東翼安置區(qū)市民通行時間從20分鐘縮短至8分鐘,群眾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同時,全市改造背街小巷40條、人行道22條,修復破損路面2.3萬平方米,城市"毛細血管"得到有效疏通。為提升城市排水排澇能力,大力推進地下管網升級,新增雨污水管網309公里,排水管網總長度達到1760公里,對488米地下雨水管道、邊溝、路面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城市"里子"更加堅實,內澇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漢中市以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為抓手,持續(xù)推進城鄉(xiāng)路網補強專項行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62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超過2.3萬公里,實現(xiàn)了7個100%目標;新改建農村公路2014公里,累計投入資金30.93億元,重點改造拓寬"瓶頸路"、打通"斷頭路"、提升"老舊路";實施聯(lián)網補網、路網提升項目1689個,洋鎮(zhèn)高速公路取得突破性進展,108國道佛坪大坪峪至袁家莊旅游公路、316國道留壩柴關嶺隧道及引線工程等100余個重大項目如期完工;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600余公里,改造危橋53座,全市村道安防設施占比提升至73.6%,三類以上橋梁占比達98.5%以上,農村出行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漢中市交旅融合催生發(fā)展新動能,留壩旅游環(huán)線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自駕路線,開通了38條專線客運、116輛學生專車、7條延伸公交線路,讓群眾出行更便捷;4個客貨郵示范縣建成,實現(xiàn)快遞進村全覆蓋;"道班·宿"等項目獲評全國創(chuàng)新型交旅融合項目,佛坪"兩大路"、寧強"蒲丁路"等入選全國最美鄉(xiāng)村路;特色小鎮(zhèn)蓬勃發(fā)展,茶菌藥等主導產業(yè)提質增效,漢中大米、仙毫、略陽烏雞等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