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平頂山就“魯山縣花費715萬元修建牛郎織女雕塑”事件發(fā)布情況通報。經(jīng)聘請第三方工程咨詢公司對該項目重新核算,核定結(jié)算造價為2071949.29元,虛高原價兩倍有余。在各地都在過緊日子的背景下,財政資金卻被當成“唐僧肉”、利益方的“提款機”套取,著實令人憤慨。
事件背后是決策程序混亂和監(jiān)管全程失守。問題項目從籌劃到建成層層闖關,通報中明確指出當?shù)乜h委、縣政府決策不規(guī)范、監(jiān)管不到位,但這是官商勾結(jié)蓄意為之,還是監(jiān)管單位無意失察,并未提及。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更存在先建后招、圍標串標的問題。有不少網(wǎng)友感嘆,真不知道類似的項目到底還有多少。
從有關部門和媒體披露的情況看,該事件確非孤例。近年來,在審計、紀檢、財政等多部門協(xié)同治理下,財政支出亂象得到有效遏制,但造假騙套、挪用擠占財政資金,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問題仍屢禁不絕。不久前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披露,有的地方將跑步機、杠鈴納入“先進教學及科技設備”清單申報項目;有的地方不補齊農(nóng)村學校學生食宿短板,卻斥資380多萬元為另一所學校購置190株黃葛樹、銀杏樹……手段五花八門,影響十分惡劣。
財政資金本應用于謀劃發(fā)展和改善民生,在當前各地財力緊張的形勢下尤其要提升支出能效,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把財政資金當成“唐僧肉”騙套、揮霍,不僅觸犯法紀、損害政府公信力,更會影響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勞民傷財,令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亡羊補牢猶未晚。針對騙套、揮霍財政資金,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問題,各地應強化排查審計,嚴肅懲處、嚴厲打擊,也應舉一反三、以案促改,找準問題癥結(jié)所在,查漏補缺、健全機制,保障每一筆財政資金支出都能達到預期。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牛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