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舊物如何“體面退場”

2025-07-29 16:02:21 作者:扶青

20250729095921164-76-8c893.jpg

新沙發(fā)送到了,舊沙發(fā)還堵在客廳,不知道往哪搬,偷偷扔又怕被罰款;想換新冰箱,舊冰箱搬不動,回收的人嫌太老不肯收,或者要收高額搬運費;廢棄的健身器材、舊馬桶等被丟棄在垃圾桶旁,任憑風吹日曬、銹蝕腐爛……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說的是割舍之難。但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新的來了,舊的卻不知去哪兒,成為不少人的痛點。

“扔舊的比買新的還難”,生動道出了當下城市治理的一大困境:一方面,市面上的新產品種類愈發(fā)豐富,價格也日趨親民,讓舊物產生量呈爆炸式增長。特別是在“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每年報廢的家電家具數量巨大,僅家電每年淘汰量就在2億件左右。另一方面,這些體積龐大、結構復雜的廢棄物,卻被定義為“大件垃圾”或者“建筑垃圾”,在很多地方只能付費清運,且價格還不菲,舊物處理陷入“沒人要、沒法扔、扔不起”的尷尬境地。

有句話說得好,廢品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雖然大型廢舊家電家具處置起來麻煩,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可回收再生資源,包括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木料等多種成分,廢舊零部件也能用來降低生產企業(yè)成本。此外,環(huán)境效益也不容小覷。以廢舊家電為例,若處理方式隨意、拆解過程不規(guī)范,極易造成水、空氣和土壤污染。而每回收1噸這類物品,通過拆解提煉出的再生資源,大約可以減少4.7噸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足見其減排成效。

因此,與市民“扔舊難”的感受不同,所謂的大件垃圾絕非沒人要。恰恰相反,很多專門從事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的機構還常因貨源不足而“吃不飽”。以廣西桂物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例,這是廣西唯一一家擁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置資質的企業(yè),擁有200萬臺電器的年拆解能力,但2024年的拆解量僅100萬臺。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狀?原因在于回收鏈存在堵點,大部分物品流向了“手工作坊”,通過正規(guī)渠道回收的比例僅占20%左右。

讓舊物“體面退場”并非無解之題。破局的關鍵,在于構建便捷化、低成本、可持續(xù)的舊物回收體系。正如《推動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fā)展。政府層面需主動補位,在社區(qū)常設回收點、開通定期大件垃圾清運專線,有效提升再生資源集聚和中轉能力。企業(yè)則要進一步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回收成本納入產品定價體系,形成有效循環(huán)。

如今,不少地方正在探索“一站式收運服務”。居民只需通過線上平臺預約,專業(yè)“無廢管家”便會主動聯系確認投放信息及費用標準,隨后提供上門搬運服務,最終進行費用結算。這其中,打通了“收集+短駁+清運”的全流程服務,顯示出了各部門通力合作的效果。舊物回收,說到底就應該是社會協(xié)作的順暢流程。從頂層設計的層面加以重視,讓更多部門參與進來、一起合作,才能讓每一件物品都能在生命周期的終點,找到屬于自己的環(huán)保歸宿。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