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英國倫敦皮卡迪利大街的水石書店內購書。李 穎攝
2月份英國經濟創(chuàng)下11個月以來最快增速,但增長回彈短期因素強。美國關稅政策沖擊和國內結構性矛盾使復蘇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面對全球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英國經濟需通過深化與歐盟、中國的貿易合作,優(yōu)化供應鏈和提升生產率,增強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否則經濟“停滯”風險將持續(xù)。
英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huán)比增長0.5%,創(chuàng)下11個月以來最快增速,超出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的0.1%。此前,1月份GDP環(huán)比零增長,主要原因是生產部門疲軟,制造業(yè)產出環(huán)比下降0.9%。分析認為,2月份數據的強勁表現為英國財政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但經濟學家警告,英國經濟增長回彈具有短期性,經濟復蘇仍可能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顯著沖擊。
經濟回彈短期因素強。具體來看,2月份經濟增長主要得益于服務業(yè)、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的全面復蘇。服務業(yè)產出環(huán)比增長0.3%,延續(xù)了1月份0.1%的微弱增勢,消費導向型服務業(yè)增幅達0.7%,實現連續(xù)4個月增長。制造業(yè)表現尤為亮眼,產出環(huán)比增長2.2%,扭轉了1月份萎縮0.9%的跌勢,電子、制藥和汽車制造等領域表現強勁。建筑業(yè)也在1月份收縮后回暖,2月份環(huán)比增長0.3%,反映出政府在住房建設方面的支持政策初見成效。然而,分析人士指出,2月份制造業(yè)的強勁增長可能部分源于美國加征關稅前的“囤貨效應”,難以持續(xù)。美國自2025年1月份起實施的一系列極端關稅政策促使美國及歐洲企業(yè)提前增加存貨,推高了英國相關行業(yè)的短期出口需求,帶動英國制造業(yè)產出短期回升,但制造業(yè)短期繁榮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消退,因為關稅激增導致全球貿易壁壘上升的長期影響將逐漸顯現。
經濟復蘇根基仍不穩(wěn)固。2024年下半年英國經濟增長幾乎停滯,三季度GDP增長為零,四季度僅增長0.1%。2025年年初的回暖更多是技術性反彈,而非結構性改善。標準普爾全球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英國服務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從1月份的50.8微升至51.0,顯示景氣度略有改善,但制造業(yè)PMI進一步跌至46.9,連續(xù)14個月低于50的榮枯線,創(chuàng)下2023年12月份以來最低水平。3月份英國春季預算案稱,考慮到當前英國和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zhàn),包括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通脹壓力等,將2025年英國GDP增長預測從2%下調至1%。同時預算案宣布公共赤字削減方案,到2029/2030財年,福利凈削減34億英鎊,日常部門開支削減36億英鎊,以填補公共財政漏洞。
“對等關稅”增添復蘇阻力。對美出口約占英國總出口額的20%,其中汽車、鋼鐵和制藥等行業(yè)尤其依賴美國市場。畢馬威(KPMG)分析指出,若美國對英國商品全面加征10%關稅,英國2025年和2026年GDP增速可能降至0.8%。關稅不僅直接削弱英國出口競爭力,還通過全球供應鏈中斷、全球貿易總需求萎縮間接影響經濟復蘇。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預測,如果貿易戰(zhàn)導致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關稅上漲20%,英國GDP最高可能萎縮1%,并使英國財政部無法實現經常性預算于2029/2030財年實現盈余的目標。此外,初步市場調查顯示,美國關稅政策引發(fā)的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已導致歐洲和英國企業(yè)信心下滑,投資和招聘計劃受到擱置。
諸多國內因素也制約英國經濟復蘇。2024年10月份通過的預算案大幅提高雇主國民保險繳費和最低工資標準,導致企業(yè)成本上升。英國商會調查顯示,近半數企業(yè)計劃通過漲價或裁員應對稅負壓力,這進一步削弱了消費和投資意愿。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警告,若不解決生產率低下和供應鏈瓶頸問題,英國經濟可能陷入更長時間的結構性停滯。
通脹壓力有回升風險。英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增幅降至2.8%,略低于1月份的3%和市場預期的2.9%,但仍高于英格蘭銀行2%的目標。剔除能源、食品等波動較大項目后的核心通脹率從1月份的3.7%降至3.5%,顯示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仍處于高位。通脹放緩主要得益于服裝、鞋類和住房服務的價格下行,但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以及企業(yè)將國民保險繳費標準提高的成本轉嫁至消費者,限制了通脹的進一步回落。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分析認為,當前通脹上行反映了經濟結構性矛盾的加深。企業(yè)面對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供應鏈瓶頸,傾向于通過漲價保護利潤,這將削弱消費者實際購買力。市場分析認為,2025年年初的通脹壓力還受到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和美國關稅政策的間接影響,美國對鋼鋁制品和汽車等商品加征關稅推高了全球原材料價格,加劇了輸入型通脹風險。受此影響,2025年英國通脹率平均將達到2.8%,到2026年年中才可能回落至2%。若供應鏈問題未獲改善,通脹可能在2025年秋季觸及3.6%的峰值。
面對經濟增長乏力和通脹高企,英格蘭銀行在今年2月份維持基準利率4.5%不變。英格蘭銀行強調,當前通脹表現仍高于目標,且工資增長和企業(yè)成本壓力尚未顯著緩解,貨幣政策需保持適度緊縮以抑制價格上漲。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引發(fā)的外部沖擊加劇了貨幣政策的兩難。一方面,關稅推高的進口成本和全球通脹壓力要求央行維持高利率以遏制通脹;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放緩和企業(yè)投資意愿下降又需要更寬松的政策支持。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認為,英格蘭銀行應與政府協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如優(yōu)化供應鏈和降低企業(yè)稅負,以減輕貨幣政策的壓力,否則通脹回落到2%的目標將遙遙無期。目前,市場預期英格蘭銀行將在5月份降息25個基點。市場還預計,考慮所謂“對等關稅”的負面影響及英國經濟當前復蘇態(tài)勢,英格蘭銀行可能將于年內最少3次小幅降息。
歐洲刺激政策注入積極因素。德國政府宣布的5000億歐元特別基金計劃通過大規(guī)模財政刺激推動經濟重啟,提振了歐元區(qū)整體需求。歐元區(qū)財政擴張通過出口需求和資本市場改善,間接利好英國的制造業(yè)和出口部門,部分抵消了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歐盟委員會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將籌集8000億歐元加強防務建設,預計帶動英國國防支出增加。英國政府順勢計劃在2027年4月份起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2.5%,支持《國防工業(yè)戰(zhàn)略》中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空間技術的發(fā)展,國防投資將在短期內刺激經濟活動,改善英國出口結構。
2月份經濟數據的超預期表現為英國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美國關稅政策的沖擊和國內結構性矛盾使復蘇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面對全球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英國經濟需通過深化與歐盟、中國的貿易合作,優(yōu)化供應鏈和提升生產率,增強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否則經濟“停滯”風險將持續(xù)。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