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講座在布魯塞爾舉行

2024-10-15 11:56:25 作者:潘革平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故事”系列講座――《文物里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13日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王月前通過分析列舉古人留下的遺物、遺跡、繪畫、雕塑等物品,按照歷史脈絡與大家共同分享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獨特內涵。

講座特邀比利時著名建筑師戈建擔任嘉賓兼翻譯。活動當天恰逢每六年一次的比利時地方選舉日,但大家對中國文化的熱情不減,比利時當?shù)毓?、歐盟總部機構的工作人員、友好人士等約100余人參加了活動。

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積淀、傳承、創(chuàng)新,形成了造型精美的飲食器具、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以及浩如煙海的典籍制度,孕育衍化出一系列影響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的哲學觀念、政治智慧和科學思想,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舞蹈、繪畫、雕塑、詩歌等諸多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竭源泉,對豐富世界文化寶庫作出了卓越貢獻。

主講人王月前按照歷史脈絡,從遠古時代,到商夏周時期,從漢晉時期,到隋唐宋元時期,再到明清時期,分五個部分帶領大家了解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和融合演變的非凡歷程。通過商代后期后母戊鼎、戰(zhàn)國時期曾侯乙編鐘、漢墓壁畫《宴樂圖》、五代《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清明上河圖》等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瑰寶,形象地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講座中還介紹了我國底蘊深厚的茶文化,以及各個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所對應的食品和豐富的文化活動,全景式地呈現(xiàn)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講座圖文并茂,內容豐富,還就中西方飲食文化進行了對比。比如講座中提到,在中國古代曾有分食制的用餐習慣,人們餐飲時按一人一案的方式進行食物分配。這與西方的分餐制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所不同。正如王月前在講座最后所總結的:飲食是最簡單,也是極復雜的人類活動之一;飲食文化史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的縮影;人類的飲食生活在不斷交流互鑒中將會越來越豐富和精彩。

美食跨越國界,連接心靈?,F(xiàn)場觀眾聽得饒有興味,報以熱烈的掌聲,在互動環(huán)節(jié)提問踴躍?!扒厥蓟省h武帝喜歡吃什么?”“中國歷史上主要是男人做飯,還是女人做飯?”“中國有四大菜系,還是八大菜系?”……大家圍繞中國的飲食與文化提出不下十個問題,文化中心中文培訓班的學員還精心用中文準備了提問,與王月前和戈建展開了友好的交流。

比利時當?shù)厝耸扛H鸬略谥袊钸^兩年。得知講座的消息后,他和十幾位同一個旅行和文化俱樂部的朋友一起來參加了活動。了解到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工藝繁復精美的青銅飲食器具,他對此贊嘆不已,很高興能夠通過這次講座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演變和發(fā)展。

(來源:新華絲路)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