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第一股”貝因美眼下正面臨棘手的債務難題,并在近日的業(yè)績說明會上就債務處理問題作出解釋。
5月15日披露的投資者活動記錄表顯示,貝因美正在與債權人保持溝通,積極尋求債務解決方案、推進第三方債務重組,力爭早日妥善處理相關債務。
高企的債務問題已經給貝因美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2022年年報顯示,貝因美全年營收26.5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1.76億元,同比減少340.06%;扣非后凈利潤虧損2.13億元,同比減少3017.47%。截至2022年12月31日,貝因美應收賬款余額為10.07億元,壞賬準備余額為4.74億元,賬面價值為5.33億元。
對于這樣的財報表現(xiàn),貝因美稱期內新生兒出生數持續(xù)下降,嬰兒配方奶粉行業(yè)的市場增長趨緩,品牌競爭加劇。受整體運營環(huán)境不利等因素影響,應收賬款回款風險加大,公司需要增加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且公司預計因聯(lián)營企業(yè)經營不善造成投資損失及采購違約損失,最終導致業(yè)績出現(xiàn)大幅虧損。
債務問題已是貝因美的沉疴頑疾。數據顯示,2019-2022年,貝因美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0.48%、62.67%、54.86%、58.96%。就連貝因美的創(chuàng)始人謝宏也因債務問題成為被執(zhí)行人。2月,貝因美發(fā)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和實控人謝宏及其關聯(lián)方新增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3.16億余元。截至4月25日,貝因美集團累計被凍結股份5300萬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6.98%,占公司總股本的4.91%。
這樣的情況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貝因美也因此屢收問詢函。今年2月,深交所對貝因美下發(fā)關注函,要求說明貝因美集團被凍結、質押股份是否存在強制平倉風險,是否可能導致貝因美控制權發(fā)生變更,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抽屜協(xié)議”等。
5月10日,貝因美又收到深交所14連問,要求對近年來凈利潤呈現(xiàn)盈虧交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對財務報表進行不當盈余管理等作出說明,包括供應商管理制度、預付款項支付制度存在缺陷的具體情形、發(fā)生時間、對財務報告的潛在影響等共14大問題,需要說明應收賬款的構成情況、對客戶的信用政策、應收賬款期末賬面余額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等問題。
目前,貝因美尚未就應收賬款等問題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根據近日貝因美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的說法,正在通過包括不限于洽談新的合作方、保持與債權人溝通互動等方式解決債務危機,爭取盡早妥善處理好相關事項。
債務問題難解,業(yè)績壓力也圍繞著貝因美。財報數據顯示,貝因美自2016年起凈利潤出現(xiàn)盈虧交替情形,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2022年,貝因美凈利潤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最多一年虧損了10.57億元。
從“國產奶粉第一股”到如今業(yè)績承壓、債務壓身,貝因美需要解決的恐怕不僅是債務問題。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2年貝因美在國內奶粉市場的市占率僅1.7%左右,位于第三梯隊。在業(yè)內看來,貝因美管理動蕩,業(yè)績每況愈下,隨著奶粉市場愈加內卷,造血能力不足的貝因美更難回到巔峰狀態(tài)。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貝因美財務報表中高比例壞賬準備,說明這部分壞賬的回收概率較低,而且企業(yè)解決起來的難度也較大。這部分雖然不會對現(xiàn)金流產生新的沖擊,但對貝因美的賬面業(yè)績會存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