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加入減持保險股“朋友圈” 二季度對新華保險持股量猛降七成

2021-08-11 10:36:05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舉減持保險股,引發(fā)市場關注。但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對保險股的減持力度更大。8月10日,《證券日報》記者對東方財富Chioce數據統(tǒng)計后發(fā)現,券商在二季度大舉減持保險股。其中,對新華保險的持股量環(huán)比猛降71%,對中國太保持股量環(huán)比大降64%,對中國平安的持股量環(huán)比降37%。

在險企及券商看來,業(yè)績增速低迷是機構大舉減持保險股的主因。在保費端,今年上半年,全國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速僅為0.4%,全國財產險保費同比下滑2.9%;在投資端,長端利率震蕩下行,疊加權益市場波動加大,也打壓了保險股走勢。

6月份人身險保費同比降44%

保費增速是資本市場觀察保險業(yè)增長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以來,保費增速持續(xù)萎靡不振,讓投資者信心備受打擊。

銀保監(jiān)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速僅為0.4%。若從最近的單月數據來看,保費增速更是慘不忍睹。6月份人身險保費合計1640億元,同比下滑44%,環(huán)比增速下降28個百分點。一直以來,人身險占保險業(yè)保費收入比重約八成,人身險保費保持較低增速,大幅拉低了保險業(yè)整體保費增速。

從最新披露的諸多細分指標來看,目前人身險增速仍未有觸底反彈跡象。人身險主要險種中,6月份壽險保費收入為82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8.4%;健康險保費收入為573億元,同比下滑22.1%;意外險保費收入為56億元,同比下滑12.5%。

一家中型壽險公司管理層人士對記者表示,疫情在拖累保險業(yè)保費增速的同時,也讓一些行業(yè)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在當下,保險公司要加速轉型,重塑產品、運營、業(yè)務模式,還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要拉近與消費者的關系。從長遠視角來看,保險業(yè)增長前景并不悲觀,但短期內確實遇到了困難。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表示,人身險公司年初“開門紅”疊加新舊重疾險切換帶來保費迅速增長,但后續(xù)支撐力不足,需求提前釋放導致新產品銷量不及預期,令保費增速承壓。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不穩(wěn)定性增加,疊加勞動力結構變化,致使新單銷售低迷。

財險方面,車險綜改對保費的壓力持續(xù)。今年上半年,財險保費為6029億元,同比下滑2.9%。其中,6月份保費為1125億元,同比下滑5.8%,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的9.8%下降15.6百分點。從最受關注的車險來看,6月份車險保費為604億元,同比下滑13.2%,占財產險保費的53.7%,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4.6百分點。

“伴隨2013年到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增速放緩,財險保費增速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逐漸回落,除2017年曾達到兩位數外,其余4年都是一位數增長。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車險綜改的影響,財險保費增速下落到最低谷的2.4%。2021年上半年,大小保險公司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大家財險總經理施輝在8月8日撰文指出。

車險保費下滑的同時,非車險細分險種增速也不均衡。今年6月份,家財險和保證險分別同比下降53.9%和18.6%,企財險同比增長4.9%,工程險同比增長5.5%,責任險同比增長11.6%。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財險保費增速緩慢,不僅僅受到車險綜改的影響,也受到宏觀經濟方面的影響。施輝認為,“財險市場已轉入存量博弈和高質量轉型時代,沒風的時代已不能靠風飛上天,必須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動力飛起來。”

五大險企市值縮水超萬億元

今年以來,受保險業(yè)基本面低迷的拖累,保險股的股價與市值同步下滑。截至8月10日收盤,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的A股股價年內已分別下跌34.7%、23.5%、24.7%、20.3%、27.4%;與2020年12月31日的總市值相比,已分別縮水5713億元、2722億元、1032億元、641億元、540億元,合計縮水10648億元。

隨著保險股股價持續(xù)下探,一些券商機構開始“唱多”保險股。華泰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市場對保險股過于悲觀,對估值懲罰過重。鑒于保險行業(yè)估值過低,看好該板塊的配置機會。盡管新單銷售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銷售增速轉正只是時間問題。

國信證券研報也認為,從儲蓄角度分析,壽險就是“大部分的固收資產+少部分的股權資產”。受益于充裕的流動性,股市表現較好,權益投資品種吸引了非常多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延遲了儲蓄壽險的銷售。但從大趨勢來看,經濟轉型離不開長期資金的集中管理,居民對養(yǎng)老、財務管理和醫(yī)療的需求也離不開壽險和健康險行業(yè)。因此,看好壽險及健康險行業(yè)的長期成長空間。

掃一掃分享本頁